紫荆社評:人大決定合憲合法深得民心 反對派“鬧辭”必遭唾棄
一
此次決定,顯示了中央撥亂反正、維護“一國兩制”的堅定決心。長期以來,反對派議員一再挑戰中央權力和基本法權威。去年的“修例風波”中,反對派在立法會內外更加明目張膽地上演種種非法鬧劇,甚至公然勾結境外敵對勢力制裁香港。在香港國家安全法已經立法、中央同意疫情下立法會延任後,一些反對派議員不是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反而完全無視中央的善意誠意和極大包容,變本加厲為所欲為,借立法會大搞政治、經濟、民生全線 “攬炒”,引起廣大市民極大憤慨。當此之際,中央順應民意果斷出手,嚴格依照憲法、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解釋,在關鍵時刻作出關於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的重要決定,徹底粉碎了反對派的“攬炒”圖謀,彰顯了依法治港原則。
此次決定,有利於確保香港立法會順暢運作,支持特區政府帶領廣大市民集中精力提振經濟、保障民生。經歷去年黑暴和今年疫情,香港經濟民生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多個行業急劇衰退,疫情風險遲遲未消,失業率一再衝高。由於反對派“攬炒”,大量有利經濟民生的議案積壓難決。DQ不合資格議員後,即便反對派議員“鬧辭”,議員人數仍然遠超立法會正常運作所需法定人數。立法會減少了“攬炒”破壞的力量,大大降低了政治內耗,能夠讓議員集中精力理性議政,在防控疫情、復蘇經濟、紓解民困等方面更加積極作為,更有效地審議通過廣大市民關注的民生福祉方面的政策措施,更好地發揮建設性作用,支持香港儘快走出發展低谷。
此次決定,有助於理順特區行政立法關係,確保香港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人大常委會對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最權威的法律決定,並且明確,“今後參選或者出任立法會議員的,如遇有上述情形,均適用本決定”。這是管長遠的關鍵一招,是影響香港政治生態的一件大事。香港一定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解釋和決定修訂、完善基本法第104條本地立法,進一步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法律支撐,確保今後如果有人再觸碰底線、違反規矩,就不可能登堂入室、進入香港的立法機構。香港的立法會將更加高效順暢運作,行政立法關係也將得到根本性改善。
二
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次決定,具有不可質疑的法律權威,完全合憲合法合理,具有強大的民意基礎。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有權監督憲法和基本法的實施,有權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架構及其運行中有關憲制性問題作出決定。特區立法會是特區政權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決定,是完全合憲的。從香港基本法、國安法法律效力來看,香港特區政府選舉主任在原定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間,按照香港基本法和本地法例,認定12名人士不符合基本法第104條“擁護”和“效忠”的法定要求和條件,裁定其提名無效,其中就包括郭榮鏗等4人。根據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這4人已經喪失議員資格,當然也不能在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期間延任。這是基本法第104條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解釋的題中應有之義,與香港國安法的立法精神也完全一致,因此,是完全合法的。決定具有強大的民意基礎。在決定推出前,紫荊研究院等多家權威機構的民調顯示,超過六成市民不支持被取消參選資格的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留任。而在決定推出後,香港各大政團、社團、機構紛紛通過擺設街站、發表聲明表示支持。有市民團體發起支持聯署,一天時間有近50萬市民簽名,創造香港市民自發聯署速度記錄。
三
在“一國兩制”原則下,香港立法會議員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理應尊重遵守,但一些反對派議員卻把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行憲制權力污蔑為“政治打壓”,將重要的議員職務作為政治操弄工具,發起所謂集體辭職鬧劇。這些議員“鬧辭”的惡劣行徑,再一次暴露了反對派政客為了政治私利而罔顧市民利益的本性,再次暴露了與中央對抗的頑固立場,實際上是挑戰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解釋和決定,對抗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
多年來,一些頑固反對派打著“法治”“民主”“制衡”的外衣,行反中亂港之實,千方百計對抗中央和“攬炒”立法會阻礙特區施政。反對派“鬧辭”的可笑行徑,證明他們視法律為兒戲,心無所敬、行無所止,根本沒有認清作為香港政權機構一員應該遵守的基本底線和準則,“法治”不過是他們打出的幌子。他們口口聲聲說要爭取民主,卻在香港經濟民生發展舉步維艱之際,勾結外部勢力搞制裁,嚴重損害香港700多萬市民的根本利益,更把選民賦予的職位當成討價還價的籌碼,欺騙背棄選民,壓根沒有絲毫愧疚之心。他們一再聲稱要發揮立法會的“制衡”作用,卻從來不提任何建設性意見,只是一味破壞“攬炒”,一看“攬炒”無望,只能是自暴自棄,搞上一出“鬧辭”的大龍鳳,盡顯內心的卑劣醜陋。
反對派“鬧辭”行徑對抗中央、背棄市民,立法會今後不可能有他們的位置,香港社會容納他們的空間也只會越來越窄,越來越多的市民將會認清這些“攬炒”政棍的真相。民調顯示,近7成受訪市民不滿意留任反對派議員表現。他們搞出“鬧辭”,對他們不滿意的市民自然是拍手稱快,那些原來一時還看不清反對派真面目的市民,恐怕也再難以對他們心存任何幻想。
四
鄧小平先生曾經指出,“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愛國愛港是特區從政者必須堅守的政治倫理,也是憲法和基本法的基本要求。在這次反對派議員的辭職鬧劇中,有一部分被標簽為“反對派”的議員沒有被綁上所謂“總辭”的戰車,而是選擇堅持履行議員職責,繼續為市民服務,這樣的明智之舉值得肯定。我們期待這些議員,儘管持有不同政見,但在效忠國家和特區憲政體制的大前提下,都能成為“忠誠的反對派”,切實承擔起理性務實建設香港的責任,不負選民的期待。而立法會留下的建制派議員們,一定能夠更好地發揮建設香港的中堅作用,實事求是支持和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港為民履職盡責,加快各項法案議案的審議,追回失去的時間,協力提振經濟、保障民生。相信立法會在這次人大常委會決定的維護下,少了這些不合資格和“鬧辭”的“攬炒”派議員,更能依法正常有效運轉,更能讓廣大市民受惠,使香港闊步前行。
編輯:莫潔瑩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