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事業中的 “無名英雄”(一)——王茹芝夫妻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新中國創建的輝煌偉業,當年參與這項工程的軍民多達數十萬人,巨大成功背後是他們每一個人的無私奉獻和奮勇拼搏。60多年歲月崢嶸,23位“兩彈一星”元勛的不世之功被載入史冊,傳唱至今。而眾多為國鑄盾的軍人、工人、農民、基層科研工作者等“無名英雄”們幾十年奮戰在戈壁大漠,以身許國、歷經生死,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王茹芝夫妻就是這些“無名英雄”中的一員,他們的事績雖已漸漸湮沒在歷史洪流中,但同樣綻放出“兩彈一星”精神的耀眼光華。

 
 | 北京 魏新玲 邵永靈

“兩彈一星”事業中的 “無名英雄”(一)——王茹芝夫妻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兩彈一星”事業中的 “無名英雄”(一)——王茹芝夫妻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夫妻樹”的故事

“夫妻樹”在古代稱為“連理枝”或“生死樹”,是樹林中與人類夫妻般相依而生的一種樹木,在新疆羅布泊的戈壁灘上就有這樣一棵特殊的“夫妻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許多科學家、將軍、技術人員,甚至一個單位、一支部隊,突然從正常生活中消失,他們去了一個神秘的地方——羅布泊,那裡是我國核試驗基地。基於保密的需要,原子彈試驗除了要找一塊沒有人煙的試驗場,還要參與的人隱姓埋名。“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這既是試驗工作的第一條鐵律,也是每名同志向組織作出的莊嚴承諾。


1963年,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前一年,北京某部一位女高級工程師王茹芝接到秘密調令,她瞞著丈夫,以長期出差為由,來到羅布泊擔任某工程研究所所長。大漠戈壁有一條季節性河流叫孔雀河,河邊長滿榆樹。幾個月後的一天,王茹芝到河邊洗衣服,偶一抬頭,發現不遠處的大榆樹旁走來一位扛箱子的軍人,身形很像自己的丈夫。她瞪大眼睛,等到走近一看,果然是他!原來丈夫也與她一樣接到秘密調令趕赴羅布泊,並與她在同一支特種部隊。但他們都嚴守保密規定,相互不多問一句。一對夫婦就這樣在孔雀河畔的大榆樹下意外重逢,幾個月來兩人近在咫尺,卻不知心愛的人就並肩戰斗在身旁。張愛萍將軍後來聽到這個故事,撫摸著粗壯的樹幹說:真是一雙中華好兒女,就叫它“夫妻樹”吧,這是一座紀念碑啊。


“兩彈一星”事業中的 “無名英雄”(一)——王茹芝夫妻
一次核爆炸試驗後,中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的參試人員從試驗場區完成取樣任務後合影留念

王茹芝夫妻算是幸運的一對,他們雖在京城離別時無言,卻又在老榆樹下相會,而更多的家庭幾年甚至幾十年在猜想恐慌中苦熬苦等,離家工作的人也在兩難抉擇中揪心不已。當年基地的一副對聯鮮明刻劃了這些“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試驗工作者的精神和情懷:“舉杯邀月,恕兒郎無情無義無孝;獻身科研,為祖國盡職盡責盡心”,橫批:“忠孝難兩全”。這棵“夫妻樹”在44年後的2008年被評為馬蘭原子彈試驗基地20個紀念標識物之首,“夫妻樹”的故事和以王茹芝為代表的普通試驗工作者對黨對事業的忠誠,必將與原子彈試驗一樣同垂青史。“兩彈一星”事業中的 “無名英雄”(一)——王茹芝夫妻

(作者分別係火箭軍某部助理研究員、研究員)


本文摘錄於《紫荊》雜誌2020年11月號


編輯:哈元源、莫潔瑩


“兩彈一星”事業中的 “無名英雄”(一)——王茹芝夫妻
“兩彈一星”事業中的 “無名英雄”(一)——王茹芝夫妻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