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點讚“嫦娥”

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對你們的卓越功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

習近平強調,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球土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


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探月第三步
中國航天一大步

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尾焰噴薄而出,閃爍著多彩的光芒映透整個夜空。山坡上、海岸邊,人們歡呼、慶祝,目送長征五號全力托舉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

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內蒙古四子王旗。在闖過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後,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

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人們將永遠銘記,2020年底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驚天一落”扣人心弦。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風暴洋成為中國探月新地標。

主動減速、快速調整、迅速接近、精準選點、穩步著陸……15分鐘內,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自主完成一系列複雜高難度動作,猶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仙子,婀娜多姿。

“月球挖土”全民關注。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緊張工作,嫦娥五號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通過“表取”和“鑽取”兩種“挖土”模式,這台中國“最強挖掘機”在全國人民的“雲監工”下,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月面起飛”載入史冊。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系統。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可謂困難重重,不確定性極大,但在航天科技人員的精心控制和引導下,完成了這一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壯舉。

“旗開月表”振奮人心。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12月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

五星紅旗月球閃耀,自豪激動溢於言表。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太空擁吻”驚險浪漫。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航天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這份中國最遠的“宇宙快遞”,在21秒內完成一“抱”一“抓”、用一次堪稱“教科書式的對接”,順利完成了月球樣品的轉移和接力,讓歷經千難萬險採集到的月球樣品,一氣呵成踏上來地球的路。

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表示,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一個個中國探測器成功到訪月球所勾勒描繪的,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逐夢足跡。

展望未來,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嫦娥七號將對月球南極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等進行綜合探測。嫦娥八號除繼續開展科學探測試驗外,還將進行關鍵技術的驗證。

未來我國還將實施
火星取樣返回 木星系探測

此外,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表示,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征程;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步入快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十年,我們將向航天強國的宏偉目標邁進。探索浩瀚宇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讓我們的思想跨過恆星的距離,遙望未來的美麗家園,牧星耕宇。”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說。

根據新華社資料綜合整理

編輯:李博揚
校對:哈元源
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點讚“嫦娥”!習近平十六字概括“探月精神”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