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日(1月25日)新增73宗確診個案,69宗為本地確診個案。本地個案中,38宗個案源頭不明。
特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今早到麗港城5座視察後指,大廈出現垂直傳播,麗港城5座E單位居民需要撤離。
“受限區域”封鎖近48小時今日凌晨解封,約7000人檢測,共找出13宗確診病例。
藍田麗港城5座因有兩個不相關單位的居民確診新冠肺炎,早前被列入強制檢測範圍。
特區政府專家顧問兼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到麗港城5座視察後指,大廈出現垂直傳播,麗港城5座E單位居民需要撤離。
袁國勇今早到麗港城開會,商討應對方案和視察環境後表示,大廈出現垂直傳播,雖然看不到喉管有大問題,但第5座15、16、17樓E室均有人染疫,因此仍建議將E單位居民全部撤離,如果有住戶打通E單位及F單位,F單位居民亦要撤離。
至於大廈26D出現3個確診病例,袁國勇指,由於26樓接近頂樓,可能因擾流效應而受感染,而19F單位患者可能因確診保安在環境傳播病毒而受感染。他提到,大廈10宗確診個案中有4宗是外傭,他們經常在廚房工作、負責清潔等家務,可能因此增加他們的感染風險。
袁國勇說,麗港城5座早前強制檢測只有463人接受測試,但推算整幢大廈有最少680多名居民,可能有很多居民無接受強制檢測,如果再檢測有機會出現更多確診個案。他指,衛生防護中心可能要考慮加強措施,例如是否所有進入大廈的居民都需要登記,確保所有居民有接受檢測。
袁國勇又指,視察後未發現渠管有明顯問題,但至少有包括1個有確診者的單位在內,2個單位的渠管U型聚水器乾涸,病毒有機會透過渠管感染,再度呼籲市民定時為U型聚水器加水。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過去14天,麗港城5座累計有9宗個案,麗港城7座有1宗。
垂直傳播非同小可,2003年淘大花園是SARS爆發的重災區,特區政府事後調查發現,疫情爆發是與U形聚水器以及排氣管有洩漏有關。
2003年3月底,300多名淘大花園居民感染SARS,其中42人死亡。據悉,淘大花園每座樓宇都有八條直立式污水管,收集所有樓層同號數單位的污水。這條污水管連接馬桶、洗手盆、浴缸和浴室的地台排水口,而各個裝置均有U形聚水器,防止污水管的臭味和昆蟲進入廁所,但前提是聚水器內要有足夠貯水,才可發揮隔氣作用,但由於大部分住戶清潔浴室時,都是拖地而不是用水沖洗,所以大部分連接地台排水口的U形聚水器乾涸,未能發揮隔氣作用。
特區政府之後在一些單位測試,發現關上浴室的門,並啟動浴室的抽氣扇後,會造成一個負氣壓的環境,空氣會從污水管經地台排水口倒流進入浴室,這些氣流就可能把污水管內的病毒帶至浴室內。
此外,當時E座4樓附近污水渠排氣管有洩漏問題,並在該處發現有裂縫,每當沖廁時這條有裂縫的污水渠排氣管便可能向天井排放帶病毒的液滴。
同時有測試結果顯示,天井內有類似煙囪效應的氣體動力,令浮在煙霧中帶病毒的液滴向上飄升及散布,亦可能是病毒散播的渠道之一。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25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截至今日凌晨零時,本港新增73宗確診個案,包括4宗輸入個案及69宗本地感染。

本地個案中,38宗個案源頭不明,另外31宗與早前個案相關。今日有16宗個案經臨時檢測中心找出。據報道,香港源頭不明個案比例高達37%,過去7天的源頭不明病例按周增1.3倍。
本地個案中,有14宗於油尖旺區內檢出,包括13人來自佐敦受限區域,其中9宗源頭不明。另外深水埗區亦錄得8宗個案,6宗來自劃定區域。
另外,再多3座大廈要進行強制檢測,包括北角東發大廈C座,涉及同層兩個單位,有3人染疫。深水埗汝洲街280至286A號,以及汝洲街173號,亦分別錄得1宗個案,需要納入強制檢測。
現時本港累計個案10159宗,包括10158宗確診和1宗疑似個案。
特區政府上周六(23日)凌晨4時在佐敦劃出“受限區域”,區域內居民需要完成檢測才可離開。
至今日(25日)凌晨近3時半,警方收起現場的路障,受限區域在封鎖近48小時後逐步解封。
由於佐敦受限區域的檢測行動進度良好,特區政府昨傍晚公布,將撤銷佐敦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並允許佩戴手環、已完成檢測證實非確診人士,下午6時起可經指定地點進出受限區域範圍。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昨日下午會見傳媒時說,受限區域內大部分人已完成檢測,特區政府經考慮後作出上述安排,讓遵從限制與檢測宣告的市民儘快自由活動,減少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徐英偉指,特區政府會就強制檢測嚴格執法,並派員留守受限區域。他呼籲過去14日曾身處受限區域逾兩小時的人士,即使在宣告生效時並非身在受限區域,也須依從強制檢測公告,儘快前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
特區政府發言人今日凌晨表示,考慮到“受限區域”內感染情況持續嚴峻,由1月1日至1月20日,“佐敦指定區域”共錄得162宗確診個案,涉及56幢大廈。
再加上過去數天,位於“受限區域”內的大廈的污水樣本,檢測持續呈陽性的比例高於“佐敦指定區域”其餘範圍,顯示可能有受感染人士身處相關地方。經過風險評估後,特區政府認為有需要就“受限區域”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截斷區內的傳播鏈,並藉此消除區內居民疑慮。
發言人說,在這次行動中,特區政府動員16個部門超過3000名人員,包括1600名紀律部隊人員,安排落實宣告和公告。
據悉,在宣告生效期間,約7000名居民接受檢測,截至1月25日凌晨,其中發現13個確診個案,有關的確診人士和其密切接觸者已經被送往隔離中心或醫院治理。
特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今日表示,油麻地封區檢測約7000人,找到13名無病徵患者,佔比0.17%,相比透過私家醫生拉出個案0.4%至0.8%比例為低,是相當不錯的數字。
袁國勇指,由於出現油麻地群組,第四波疫情再次反彈,但他說,在事後回看措施永遠越早做越好,但亦需要有一定個案數目,才有足夠理據推行,否則會令人感覺擾民。相反當個案上升時才推行,亦會被批評後知後覺,形容是很難平衡,希望市民明白,控制疫情有如“走鋼線”,需要一定技巧。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日早上在電台節目表示,佐敦圍封“受限區域”的行動是有需要的。
何栢良表示,早前香港有不少群組爆發,但在社區上有百多人感染是第一次,認為特區政府於本月第二個星期已經見到有關情況,而污水檢測更有九成呈陽性,認為是“證據確鑿”。
他又推算受限區域內陽性比例達2.5%,相對偏高,估計期間有數百甚至過千人已經離開地區,有機會將病毒擴散。
何栢良認為在今次行動後,應更好處理“三無大廈”問題,因為有關衞生環境惡劣,並密集居住,有住客可能較早前已離開,如果他們是傳播者,回來後將造成傳播,因此當局需要做好檢控工作等,以改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