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與香港”研討會在港舉行

“RCEP與香港”研討會在港舉行
“RCEP與香港”研討會嘉賓合影


由香港大學職員協會聯同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RCEP與香港”研討會於今日(1月10日)在香港大學徐展堂樓展開系列講座活動。研討會邀請了各界嘉賓圍繞香港作為東亞以至全球的經濟貿易樞紐與金融中心,在RCEP之下有何機遇與挑戰展開討論。

據悉,我國與東盟十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於2020年11月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合作關係協定》(RCEP),將在未來十年建立全球最大規模的經濟自由貿易區,逐步將關稅降至零。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也將加入RCEP。


“RCEP與香港”研討會在港舉行
圖片從左起依次是主禮嘉賓劉兆佳教授、王于漸教授、陳捷貴先生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今日上午主持開幕禮時表示,RCEP是全球化框架下的區域化現象。全球經濟合作主要有三大板塊,即北美、歐盟、東亞。RCEP將鞏固和加強東亞板塊的各地經濟合作,香港應把握機遇發展。


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前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介紹了RCEP的中美在東南亞貿易角力的政治背景。美國一直想主導歐亞大陸,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原本率先建立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但現任總統特朗普離開TPP,失去機會。中國與東盟簽署RCEP與歐洲的投資貿易協議,都是趁美國總統換屆的時機簽訂。拜登即將就任美國總統,或重新進入由日本領導的TPP,或拉攏印度圍堵中國。他說,多年前中央政策組已建議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參與RCEP談判,現在特區政府更應儘早參與RCEP。

 

香港大學職員協會會長陳捷貴先生介紹了本次研討會的五個環節,分別為“金融經濟貿易:挑戰及機遇”、“投資機會、選股及發展”、“香港RCEP金融城:區域的結合與競爭”、“大國競爭與香港:政治、歷史與未來預估”、“RCEP時代下的中國企業出海新機遇”。


“RCEP與香港”研討會在港舉行
圖片從左起依次是陳溢鋒先生、鄧希煒教授、莊太量教授、雷鼎鳴教授、關品方教授


隨後,研討會開展了第一個環節,主題為“金融經濟貿易:挑戰及機遇”。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RCEP為香港帶來新機遇。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簽訂RCEP是將市場擴張近一倍。香港一直以來扮演國際貿易中間人的角色。他說,香港年輕人應該放眼區域發展,不要把自己的眼光困在香港。
 
香港大學經濟系教授鄧希煒認為RCEP重新定義“生產地”,使製造業商人的供應鏈工廠布局更具彈性。RCEP加強各地的服務業合作。香港人熟識日韓澳新,可通過RCEP尋找機會。他建議香港也應該趁機再工業化,通過大學與各行業合作,以RCEP作為大市場支持香港科研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指RCEP最大的益處是與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建立經濟自由貿易區,因為各地早已跟東盟有貿易合作關係。數十年來,東盟是發展最快的經濟體系。東盟的經濟最大推動力是對外貿易,而不是內部貿易,所以東盟積極推動RCEP。東盟的年輕人口是RCEP最大的發展優勢。年輕人口不單提供廉價勞工人口,更提供大市場。他預期RCEP增加區內貿易,可加強人民幣作為區域貨幣的角色。



記者、編輯:邸倩
校對:李博揚
“RCEP與香港”研討會在港舉行
“RCEP與香港”研討會在港舉行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