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期刊傳媒公會專題探討“愛國者治港與選舉制度改革”

%title插图%num

4月16日上午,香港期刊傳媒公會舉辦“愛國者治港與選舉制度改革”專題座談會。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公會主席、《鏡報》月刊執行社長徐新英,公會副主席、《經濟導報》總編輯顏安生,以及來自《今日中國》《明報月刊》《中國評論》《美術家》《藝術香港》《思考香港》《號外》《超訊》《地平線》《紫荊論壇》《亞太日報專刊》等15家理事以上單位的19名代表出席了座談會。

%title插图%num

4月16日上午,香港期刊傳媒公會舉辦“愛國者治港與選舉制度改革”專題座談會(本刊記者 李博揚 攝)

座談會由公會聯席秘書長、《鏡報》月刊總編輯盛一平主持,徐新英主席作主題演講,其他期刊代表相繼發言。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文部副部長張國義出席座談會。

公會主席、《鏡報》月刊執行社長徐新英認為,落實愛國者治港,傳媒應承擔社會責任。兩年多來,香港經歷了“黑暴”的摧殘,經歷了疫情的蹂躪,但是值得驕傲的是,香港期刊傳媒公會50多家期刊界成員,堅守底線、不忘初心,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以期刊和新媒體為武器,抨擊反中亂港分子和各種社會亂象,鼓勵廣大市民同心協力,共抗疫情,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當前,香港政治格局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愛國者治港”成為時代最強音。面對“落實愛國者治港,完善選舉制度”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傳媒更應該積極主動去承擔,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傳媒要有敏銳的政治觀察力。中國傳媒巨擎張季鸞先生曾經說過,報人同時也是政治家,且比政治家的觀察力更敏銳。眼中有讀者,胸中有大局,是傳媒人應有的基本功。二是傳媒要敢於發聲。傳媒是輿論的先鋒、社會的良知,發聲是傳媒的天職。是其是,非其非,是傳媒的行為準則。因此,傳媒要敢於發聲,批判危害香港的行為,更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港區國安法,支持落實“愛國者治港”。三是傳媒要善於發聲。既要“鐵肩擔道義”,也要“妙手著文章”;既要更好地發揮期刊深度、深刻、立體、全面的優勢,也要積極發展新媒體,把傳統期刊和現代新媒體有機結合,各取所長。“完善選舉制度”只是落實“愛國者治港”的第一步,期刊是傳媒界的主力之一,在香港塑造政治新格局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

公會副主席、《經濟導報》總編輯顏安生認為,實施港區國安法和選舉制度改革,是香港長治久安和繁榮穩定的重要里程碑。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了,但是管治權沒有完全回歸,反中亂港勢力一直存在,並到2019年達到了高峰。反中亂港分子通過各種途徑,和中央爭奪香港的管治權。一是反對派議員濫用立法會的議事規則,採取“拉布”等手段,來阻撓甚至癱瘓立法會的運作,嚴重掣肘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施政。二是香港的“港獨”媒體竭盡能事,操弄輿論、歪曲真相、混淆是非、製造謠言、煽動暴力。三是外部勢力通過多種方式深度干預和滲透香港事務。在特區政府步履維艱之際,中央政府制定港區國安法和實施選舉制度改革,意義非常重大。可以預期的是,選舉制度修訂之後,反中亂港勢力就不會再有這個渠道、舞台和空間,進入香港管治隊伍。

公會常務理事、《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王平認為,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是一體兩面。駱惠寧主任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式上說,中央一向是言必行,行必果,對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的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出手必到位。從港區國安法到選舉制度改革的實施,可見,中央維護香港繁榮和穩定的決心是非常堅定的。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是一體兩面的關係,維護國家安全就是維護港人福祉,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因此,要令香港長治久安,必須切實維護好國家安全。從當前形勢來看,香港的穩定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繁榮的任務可能會比較艱巨,需要通過解決經濟民生問題來促進人心回歸。

公會常務理事、《思考香港》執行總編輯李劍諸認為,“愛國者治港”,香港才有美好未来。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是一法定江山,選舉制度改革是落實全面管治權的重要部分,成立選舉委員會則大大提高了“愛國者治港”的安全系數。面對新形勢,接下來需要注意有人在選舉期間內藉“公開活動”,煽惑他人不投票、投白票或廢票的問題。傳媒要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和正面引導作用,既要反對投白票,又要積極鼓勵市民去投票,讓市民明白,只有通過選舉選出真正賢能的愛國者,香港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公會常務理事單位、《超訊》國際傳媒副總裁馬超認為,應該充分發揮香港的比較優勢,為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精尖製造業創造條件。《黃帝內經》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香港經濟轉型和管治人才隊伍建設是未病。“愛國者治港”可以解決管治人才之未病,但是需要其既“想愛”又“能愛”,既有主觀能動性又有能力去愛港,要有能力去治香港經濟轉型之未病。歷史上,香港每次巨大的騰飛和發展,都是背靠祖國,充分發揮了其比較優勢。當前,在港區國安法和選舉制度改革的制度保障下,香港的穩定已經無庸置疑,治港的愛國者更需要去思考如何突出香港在高精尖製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如何發揮其在大灣區中的龍頭作用。香港能否抓住當前的大勢是關鍵。但是,正所謂有危才有機,勢在我們手裡,在我們腳下,相信香港未來一定更美好。

座談會上,《今日中國》副總編輯董海敏、《地平線》社長饒桂珠等與會理事代表也圍繞研討主題作了發言。


記者:涂小莉

編輯:李博揚

監製:黎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