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成效顯著
紫荊新媒體(記者 彭彥)6月12日報道:6月12日上午,隨著最後一節500米長軌鋪設完成,贛深高鐵廣東段與江西段成功接軌,標志著贛深高鐵全線正線軌道鋪設完成,為年底順利通車打下堅實基礎。贛深高鐵預計於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屆時,贛州至深圳的通行時間將由現在的7小時縮短至2小時,對推動贛州深度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揮珠三角地區輻射帶動作用,落實國家“中部崛起計劃”“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贛州市先後與深圳市、廣州市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推進深贛兩地戰略合作,書寫老區、特區攜手發展的新篇章。
引進粵港澳大灣區投資項目222個
6月6日至11日,22家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記者在贛州市9個地市就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實地采訪。一年來,贛州認真貫徹落實江西省委、省政府關於將贛州打造為全省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重要決策部署,努力對標大灣區,不斷提升雙向開放水平,建設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成效顯著。
在聚力招大引強“一號工程”,提升承接大灣區產業層級上,贛州市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開展“三請三回”“粵企入贛”系列招商引資活動,推動格力電器、道氏技術、大自然家居等一大批粵港澳大灣區重大項目落戶贛州。其中,格力電器的引進,開創了該市引進投資超百億元制造業500強項目的先例。
2020年,贛州市引進大灣區投資項目222個,占比達60.32%。今年以來,贛州市通過持續深化“一把手”招商,共對接大灣區企業100家,其中,華為、平安集團、比亞迪等世界500強企業11家,寶能集團、創維集團等國內500強企業15家,長城科技、迅雷科技等行業龍頭企業66家。1至4月,贛州市引進大灣區開工納入統計項目85個,新批大灣區外資企業21家。
在持續深化贛粵經貿合作,豐富開放型經濟新業態上,贛州市落實穩外貿20條等幫扶政策,爭取全省外貿“四單(擔)融合”在贛州率先試點,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博會等線上線下展會,幫助企業戰疫情拓市場,對外經貿逆勢上揚。於都縣被認定為2020年新一批國家外貿轉型示範基地,躋身全國6家紡織服裝行業國家外貿轉型示範基地之列。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目前該市在全國第四批跨境電商綜試區城市中,業務類別、業務量、海外倉數量均穩居前列,集聚效應凸顯。
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雙向互聯互通
今年1至4月,贛州市實現1210進口突破25萬單,進口額2778.4萬元,僅一季度進口額就超過去年全年;實現9610出口353單,出口額27.68萬美元;跨境電商班列出口貨量累計突破60萬票,貿易總額超1500萬元;9710出口在江西省綜合服務平台完成了首單對接,是江西省唯一實現數據對接的設區市。
在強化開放平台建設,進一步深化與大灣區雙向互聯互通上,贛州市積極推動贛州國際陸港與深圳鹽田港共建深贛港產城一體化合作區,打造了“特區+老區”共贏發展的全國範例。特別是今年4月贛深“組合港”開通運營暨“雙區聯動”跨境電商班列開行,成為“灣區+老區”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通過組合港推動通關模式的改革創新,實現了陸海港資源共享共用、業務無縫對接、貨物快速通關。贛州國際陸港獲批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港口汽車產業經濟效益顯著,截至目前,已累計進口車輛共計1141台,營業收入達5.9億元,填補了江西省汽車整車進出口產業空白。與深圳等大灣區地區合作開行“深贛歐”“粵贛歐”鐵海聯運、跨境電商班列,打造華南跨境電商貨物的首選和必選通道。今年共開行“深贛歐”班列34列,大灣區方向鐵海聯運班列259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