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雅克:中國共產黨是當代最成功的政黨

上一集 下一集
正在播放

2021年6月16日,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訪問教授馬丁•雅克應邀在香港中聯辦與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主辦的百年大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致辭,以下是致辭全文。

WechatIMG215.jpeg

感謝大會組織者給我這個發言機會。我感到很榮幸,也很期待。藉這個機會我向所有與會人士問個好,並祝大會取得成功。

西方不理解中國。他們不理解中國,因為西方的自信在於,他們認為所有國家都應該像西方一樣:同樣的規範、同樣的價值觀、同樣的制度。但中國不可能像西方。為什麼?因為中國源自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歷史和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文化。正是這兩樣東西塑造了今天的——當然也包括過去很長時間裡的——中國。

關於西方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我給大家提供一個經典的例子。大家應該都記得,從1972年到2016年,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曾經有一段相對比較合作和友好的時期。對美國人來說,這是基於兩個基本假定。

第一個假定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中國的現代化,它會變得西化,並因此變得越來越像一個西式國家;這也許是在經濟上,但肯定是在政治上。但這事兒沒有發生。特朗普之所以退出當時與中國簽訂的協議,是因為美國方面在這個問題上的嚴重誤判,而這個誤判則是源自於西方的自大與西方的傲慢。因為,實際發生的情況是,天呐,中國確實成功實現了現代化,而且達到了對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構成挑戰的水平。而與此同時,中國並沒有變成一個西式民主的國家。

中國的政治制度保持了其起初的獨特性,也保持了其歷史上很長時期裡的獨特性。而焦點也正在這裡。

中國會在各個方面繼續保持其與西方不同的特色,因為中國植根於中華文明。它既是一個民族國家,也是一個文明體國家(civilization state),但主要來說是一個文明體國家。它在今天和在歷史上都是由儒家價值觀塑造而成的,其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與西方主流的政府/社會關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當然,英才治國也是中國政府的一個基本方面。中國和西方之間的這種巨大差異,或者說鴻溝,在它們各自的政治制度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我先來談談西方的態度。西方認為,或者這麼說吧,西方主要的名片,自1945年以來主要的名片,是民主,也就是普選權、多黨制度、法制。在西方看來,任何政治制度,只要沒有這些特點,就缺乏基本的合法性。換句話說,在西方看來,中國的政治制度缺乏大眾認可的合法性,而大眾認可的合法性在西方看來是在統治這個問題上的最高成就,是不可能還有改善餘地的,是,怎麼說呢,從此以後不會再變的了。

說到這裡,回顧一些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在一個合適的背景下來討論,因為我們確實需要看到它的背景。我們談論的是自1945年以後的事,但從1918至1939年,我們所稱的西方大部分都不是民主的。英國,當然,在那段時期是符合這個定義的。美國,大致上也符合。但總的來說,比如,在歐洲,大多數國家都不具有這種形式的民主。實際上,很多屬於專制政體。

所以,你看,這個問題確實必須放在其歷史背景下去看待,因為如果我們想理解1945年以後發生的事情,我們不能只談論抽象的理想,我們要理解西方是在什麼條件下具備能力和致力於實行這種民主的。這段時期的特點是西方霸權,西方對世界的領導,西方在世界經濟中的統治地位,合理的經濟增長,以及當然,不斷改善的生活水平。

這些都在西方發生了,至少是從1945年到大約1980年。從1980年以後,情況就開始變差了,甚至可以說,有點崩潰了,因為自1980年以來,美國人口中有一半人的生活水平都要麼停滯不前,要麼下降,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又加速了西方越來越嚴重的經濟問題,人們越來越不滿,這導致了政治上的影響,政治上的後果。

要理解為什麼特朗普能在2016年的大選中勝出,就必須了解美國人口中的白人群體對美國制度、對這個制度未能實現其承諾、對民主制度未能實現其承諾(不光是經濟上)深深的不滿。這在總統選舉之前達到一個極其嚴重的程度,尤其是1月6日的叛亂,居然發生在華盛頓特區裡的美國人自視為所謂民主堡壘的國會山。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地,怎麼說呢,比如川普,他真的支持美式民主嗎?他是美式民主的擁護者嗎?並沒有多少證據支持這一點。很顯然,我們最多可以說,他對美式民主抱著深深的懷疑態度。

所以,我們正在見證西方陷入民主危機,越來越深的民主危機,至少在美國是這樣。拜登現在是當權了,但特朗普下次會勝選嗎?會有一個像特朗普的人在下次選舉中勝出嗎?我們正在見證西方陷入統治危機。當然,西方喜歡談論中國政府這樣或那樣的危機,這我一會兒再談,但坦率地說這顯然是胡言亂語。

事實上,西方必須解決的任務是:由於他們並不了解中國共產黨,所以他們需要去了解中國共產黨,因為中國共產黨無疑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政黨。

它是當代最成功的政黨。自1949年以來,它把中國從一個極度貧窮的國家轉變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日益接近於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是一個非凡的成就。

你可能會問,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成功做到這一點的呢?這個問題極為重要。在我看來,首先,正如我此前提到的,它在中國人民當中根基極為深厚,這使它有一種代表的感覺,代表的需要和代表的能力,同時也賦予它一種潛在的自信,那就是你確實代表了人民,因而可以代表他們採取行動和發聲。這是其中一個因素。

我要強調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共產黨才思敏捷且足智多謀。它有方向感,或者說,它有構思一個戰略並將其貫徹到底的能力。

中國共產黨還有一個特點我想是值得強調的,那就是,它把從表面上看起來對立的兩種東西結合到了一起。一個是它思考長遠,非常有遠見,總是在思考未來,總是在構思未來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以及中國的未來又應該是什麼樣的。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它又非常實際。還記得這個老口號嗎,毛澤東很喜歡的,很多中國領導人包括鄧小平、習近平等等都喜歡的:實事求是。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建空中樓閣。要確保你總在根據現實來解決問題。所以,可以說,你擁有兩個非常強有力的指引,一個是長遠思考,另一個是務實,始終聯繫現實,始終聯繫群眾。

在我看來中國和中國政府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這裡我們要回溯中國歷史。你知道,在西方關於統治狀況的討論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大致來說,它只談論選舉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是如何構思西式民主的,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普選權、多黨制度,等等。

西方在現實中不談,或者基本上不談,政權是否勝任,政府是否勝任的問題。現在,當你說到中國,這就完全不同了。這要回溯到很久以前;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這要追溯到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國一直對自己的治國安邦之術,對自己的統治能力感到驕傲。

中國人一直認為,政府包含,並且由最優秀的人才組成,並能以高度勝任的方式行事,這絕對是對政府最根本的要求。我想強調這一點並指明區別,因為事實上,儘管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並剛剛擺脫貧窮,等等,而且過去從未擁有這類資源,但實際上,政府的勝任度,那些管理國家的人的勝任度,是遠高於西方的。

而且,如果你想理解中國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的,那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西方對中國的批評之一是它採用的是一黨制,他們認為一黨體制中,人民沒有選擇,所以它必然會越來越僵化。

首先,說中國,中國的統治,中國的制度,或中國本身自1949年以後變得僵化了的這個說法很難立得住的。你想啊,這是一個可以說是以光速在變化的國家,並且這個國家總以一種非凡的方式跟上其社會和經濟的變化,並且在領導這個變化的過程中不斷自我改造。

那關於選擇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要陷入陳詞濫調的討論。我們來看看在毛澤東之後,鄧小平成為中國領導人之後的情況。鄧小平代表著什麼?他相信中國正在改變,正在成長,但是可以成長得更快。他相信中國可以發展得更好。所以他做了什麼呢?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思考方式進行了兩項根本性的改變。

首先,他擴大了經濟戰略的概念,讓它不但涵蓋政府或國家和計劃,而且還涵蓋市場。這是一個巨大轉變,但這絕對是一個關鍵性的改變,因為從那時起,中國的增長率從原本大約4%-5%上升到10%。

第二,他相信中國需要加入世界,並融入世界,包括資本主義世界。他非常自信:最終我們必須要能夠與資本主義世界競爭。換句話說,他支持中國融入世界。這兩項實際上都是深刻的改變,這變化之大,超過了任何主要西方國家在同時期,也就是1978年至今,的改變。真的是非凡的改變。它們是誰做出的呢?另一個政黨嗎?不,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

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做到這樣的改變的呢?因為,這是一個深深植根於人民的共產黨,非常自信,因此能夠做出這樣的改變。坦率地說,我們在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無論是民主黨、共和黨、保守黨、或工黨執政的西方國家,都從沒有見到過這種巨變。

所以,如果你說,因為你是一個一黨制政權,你就僵化了,不能改變,不能做出改變,與人民脫節,對不起,那種情況在西方可能正在發生,但在中國絕對沒有。

另外,我順便提一下,鄧小平做的另一件事情當然就是,他說,我們需要一種新心態,一種新政府。我們需要一種有能力進行經濟轉型的政府。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心態。我們需要每個人都去思考我們需要朝哪個方向走。我們需要每個人都發揮出首創性等等。在我看來,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發明了我們現在可以看得很清楚的那種當代中國的創新精神。

那麼,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說些什麼呢?中國共產黨總是讓我驚異和佩服的事情之一,是儘管取得了這麼多成功,儘管它擁有如此非凡的歷史,但它並不認為、並不相信這是一個也適合其他人的模式。它不期待,它不要求,它不相信其它國家可以把中國模式移植到他們自己國家。因為中國是獨特的。中國是很不同的。

順便提一下,你可以把這種態度與美國的態度比較一下,就像我開始的時候提到的那樣,他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跟他們一樣,所有人都應該採用西方模板。又或者,你也可以把它與蘇聯共產黨比較一下,後者相信每個國家都應該跟蘇聯一樣。中國的心態與這二者大不相同。當然中國具有其它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但也越來越包括發達國家可以學習的地方,但這不同於要求其它國家照搬照抄中國經驗。這一點我認為非常重要。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了解在歷史上和在當代背景下多元主義、多元、多元化對於世界根本性的重要意義。而那在我看來,正是中國提供的啟示。

我們還有什麼要說呢?作為總結,我講兩點。首先,我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那它顯得很老了嗎?它看上去沒有活力了嗎?變得陳腐了嗎?我不這麼想。我認為實際上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極為有活力的組織,屢次證明了自己有能力與時俱進,而且我期待它將來也會如此。

當然,未來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中國未來會是一個比現在發達和繁榮得多的國家、社會和經濟體,會在世界上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中國能勝任這個挑戰嗎?當然,中國會犯很多錯誤。它過去,現在也在犯很多錯誤。任何不犯錯誤的領導都不是領導,因為那意味著它啥也沒幹。你必須試驗,你必須追尋,你必須解決,你必須前進,你必須,不光是從過去的成功中學習,還必須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這在將來,比如在未來50年裡,會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挑戰。

作為總結,我想說的是,讓我們以回顧中國的歷史作為結束。自公元前211年秦朝之後的2,000年裡,中國很獨特地可以說在五個時期裡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社會,或最先進的社會之一,我想到的是漢朝有一部分,唐朝,宋朝,明朝有一部分,清朝也有一部分。現在,中國即將再次成為世界上最發達和最重要的國家,而且它會在中國共產黨的卓越領導之下實現這個目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