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境外舉辦!“百年大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港舉行
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紫荊雜誌社承辦的百年大黨國際學術研討會6月16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譚鐵牛、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劉光源、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毛超峰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政治委員蔡永中亦出席研討會。
嘉賓合影
此次研討會是首次在境外舉辦的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英、美、俄、法、日、德、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8位著名專家學者,或親臨現場、或視頻發言,圍繞總結梳理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成就和成功經驗、理解把握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一國兩制”看中國共產黨對全球治理作出的貢獻、展望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角色等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來自香港政商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以及新加坡、俄羅斯、法國、越南、馬來西亞、伊朗、秘魯等多國駐港總領事出席。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
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偉大成就值得用不同語言告訴全世界。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取得卓越的經濟發展成就,在此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中也是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之一,經濟復甦亦早於其他經濟體。此前,有經濟研究機構將中國2021年GDP增長預測調高至逾9%,OECD此前預測2021年中國將貢獻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現時中國已經是推動世界經濟的強力引擎。林鄭月娥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指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表示中國各地爆發疫情後,醫療物資有序安排,將疫情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治理能力。林鄭月娥強調,中國共產黨對香港亦幫助良多,從亞洲金融危機到現在的新冠抗疫,以及大灣區、“十四五”規劃等為香港提供發展機遇。“一國兩制”不僅證明是有效的,也是香港繁榮穩定發展的保障,國安法實施也對香港社會穩定有積極作用,香港正回到發展正軌。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譚鐵牛致辭
譚鐵牛在致辭時說,很多有識之士都在思考,中國共產黨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何以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支持與擁護?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答案就蘊藏在中共百年歷史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遠大理想。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人民情懷。中國共產黨始終勇於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當之無愧的引路人,是中國人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主心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一百年來,香港與中國共產黨緊密相連。”譚鐵牛說,“過去兩年,面對‘修例風波’、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多重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沉著應對,出台香港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支持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香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劉光源致辭
劉光源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外交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外交事業,全程參與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百年歷史證明,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外交的最大政治優勢,也是中國外交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保障。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胸懷“國之大者”,深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拓展“全球夥伴”,持續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守護“地球家園”,大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正告一小撮反華勢力: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正當權利不容損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不容阻擋!任何干涉中國內政、企圖阻遏中國發展的陰謀陽謀都註定以失敗收場!”劉光源說,“外交部駐港公署將從黨的百年歷程中汲取智慧與力量,賡續紅色精神血脈,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更加有力反對外部干預,更加有力服務特區發展,更加有力踐行外交為民,與特區各界同心同行,推動涉港外交在上新台階、再創新輝煌!”
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毛超峰致辭
毛超峰代表主辦方向與會嘉賓和專家學者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說:100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件,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我們舉辦此次研討會,就是旨在探討中國共產黨在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旨在展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香港“一國兩制”的美好前景。“希望今天與會的專家學者在研討會的演講和圓桌論壇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坦誠交流,相信各位的獨到見解可以讓越來越多的朋友對中國共產黨有更多、更深、更加清晰的認識與理解,進而讓更多的人了解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毛超峰說。
研討會會期一天,上午舉行了開幕式及主旨演講,出席主旨演講的嘉賓有:馬來西亞大馬新聞資訊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訪問教授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金磚之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香港資深大律師、香港大學名譽法律教授、香港特區政府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罗伯特·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
馬來西亞大馬新聞資訊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作主旨演講
鄭赤琰表示,面對英美稱霸世界所採用的極之霸道的治理辦法,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初心是立志要建立一個公平、開放、包容、公道的社會主義國家,相信人類會不斷用“生產力去改善生產關係”,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建立新中國開始便不斷探索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模式。“一國兩制”起碼有三點是西方治理下的世界沒有的先例:第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繼續運作。這種做法是積極的包容的。第二,“一國兩制”展示了主權對立沒有談判割讓的餘地,但在一個主權下可實行兩種不同制度共同合作開發。第三,中國通過“一國兩制”在治理國際大都會方面遠比西方“開放、包容和公道”。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作主旨演講
鳩山由紀夫表示,2012年習近平就任總書記以來,僅僅用了八年時間,就讓1億國民正式脫離貧困,這在世界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相信實現這一成功的秘訣,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中國共產黨時刻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他還提到,在全球受疫情影響之下,中國最早平息了疫情,經濟實現正增長,這是偉大的成績,對支撐世界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在很早階段就成功開發出新冠疫苗,並提供給全球各國,他認為這不僅挽救了中國國民,也挽救了全球很多人的生命。他認為這些偉大的成果都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他表示,相信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實現國際社會穩定的關鍵,這一思想和他倡導的友愛精神、東亞共同體構想有共通之處,他非常有共鳴並支持這一思想。
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訪問教授馬丁·雅克作主旨演講
馬丁·雅克表示,中國共產黨是當代最成功的政黨,它自1949年以來把中國從一個極度貧窮的國家轉變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說:“你可能會問,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成功做到這一點的呢?在我看來,首先,它在中國人民當中擁有極為深厚的根基,而這賦予它一種代表性的感覺,同時也賦予它一種基本的自信,就是,你確實代表了人民,因而可以代表他們發聲和採取行動。我要強調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共產黨在智力上極其敏捷和足智多謀。它有方向感,或者說,它有構思一個戰略並將其貫徹到底的能力。中國共產黨還有一個特點我想是值得強調的,那就是,它把從表面上看起來對立的兩種東西結合到了一起。一個是它思考長遠,非常有遠見,總是在思考未來。另一方面,它又非常實際。還記得這個老口號嗎?這是毛(澤東)很喜歡的,也是很多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習近平等,都喜歡的:實事求是。”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作主旨演講
陳弘毅圍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一國兩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中國法律體系建設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已經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例如,哈佛大學安守廉(William Alford)教授將中國1979年以來的法律發展形容為“具有史詩級份量的歷史性大事件”,並指出,“此前從未有任何一個主要現代社會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奮力重建起一個如此廣博、新式的法律體系。”斯坦福大學陸思禮(Stanley Lubman)教授評論:“1979年以來,法律開始上升到其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重要地位,另外,關於合法權利的新理念也得到發展。” “一國兩制”方面,陳弘毅表示,放在中國法律發展的語境來看,“一國兩制”事業目前仍在進行當中。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將繼續推進作為“十四個堅持”國家基本方略之一的“一國兩制”;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寫入了 2018年憲法修正案。他確信,在“一國兩制”方針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作出重要貢獻。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金磚之父”吉姆·奧尼爾作主旨演講
吉姆·奧尼爾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非常巧合的是,也是他首創金磚國家(BRIC)這一概念的第20年。中國已經在金磚國家中佔據主導,其程度令人驚歎。現今,中國的GDP總量約15萬億美元,實際上是所有其他金磚國家總和的兩倍。奧尼爾認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為全世界所有其他類型的經濟體和社會提供了很多經驗,尤其是在世界正致力走出令人擔憂的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他還提到,“一帶一路”變得廣為人知,在於它令中國及其他很多國家獲益,無論這些國家在地理位置上是遠還是近。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作主旨演講
鄭永年從學術角度談論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研究成果。他表示,中國共產黨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首先,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使命型的政黨。第二,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開放型的政黨。一個層面是中國共產黨是吸納社會各界精英的政黨。這個黨的黨員、幹部,甚至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他們都來自社會的各個角落。另一個層面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利益。代表各種社會經濟利益的人都可以加入這個政黨,通過內部的協商解決問題。第三,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非常注重政治參與的政黨。在中國,政治參與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式,最重要的政治參與是政策的參與。中國所有重要的政策都是可以辯論的,不僅是黨員之間的政治辯論,也包括社會團體和學者之間的辯論。第四,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強烈的自我改革、自我革命意願的政黨。在西方,黨的目的是作為一個政黨去改革另一個政黨,但不是改革自身。在中國,自我改革一直不是口號,一直是慣常的做法。“所以,我認為,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都是成功的,但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研究還不夠,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學術界能花更多時間來研究中國共產黨。”鄭永年說。
香港資深大律師、香港大學名譽法律教授、香港特區政府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作主旨演講
江樂士表示,自1921年起,中國經歷了巨變,由於這場巨變,令這一古代文明的潛能得以充分施展。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政策幫助中國塑造其命運,現已實現了國內復興、取得了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令中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從中受益。中國通過自身的努力,將願景化為現實。而且,通過憲法手段和全國人民善意的努力,“一國兩制”在香港出現的問題正得到解決。現在在整個中國,法律改革支持國家發展,現代化進程取得積極成果,前景良好。一個成功的國家一定由有效的法律體系支撐,以法律為基礎的治理現已成為一項治理原則根植中國。中國人民受益於日漸成熟的法律和法律機構提供的保護。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罗伯特·庫恩作主旨演講
庫恩表示,他到過中國100多個城市,從事研究、採訪、寫書、寫文章、製作電視和紀錄片。對那些驚歎於中國是如何遏制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令其病例和死亡人數與其它國家相比是如此之少的外國人而言,他認為,中國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與打贏消除極端貧困的戰鬥有共同的原因,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組織能力。他說:“2020年2月初,武漢封城後不久,我在國際和中國媒體上公開發聲,表達了對中國能遏制住不斷上升的疫情的信心。我的信心不是基於神機妙算,而是基於中國在緩解極端貧困中取得的成功,這件事我已跟進多年。抗疫和扶貧工作在結構上驚人相似——中國共產黨領導、習總書記的承諾、中國共產黨的動員。”
下午舉行圓桌論壇,澳大利亞墨爾本蒙納士大學前教授、香港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高禮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高等研究員、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帕斯夸里·帕斯奎諾,全球未來研究所創辦人及CEO程子俊,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高級研究員羅思義,香港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斯基,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總監、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閻小駿,英國共產黨總書記羅伯特·格里菲思,香港嶺南大學高級研究員劉蜀永,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學大學公法教授來漢瑞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此次研討會由新華社亞太總分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亞太總台、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招商局集團、中國光大集團協辦,支持機構有華潤集團、中國太平保險集團、香港友好協進會、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香港中國企業協會。
編輯:邸倩
校對:趙欣
監製:連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