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奧尼爾:中國的發展為世界進步帶來寶貴經驗

上一集 下一集
正在播放

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紫荊雜誌社承辦的百年大黨國際學術研討會6月16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金磚之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應邀在研討會上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WeChat 圖片_20210616154422.png

今年是我首創金磚國家(BRIC)這一縮略詞的第20年,非常巧合的是,今年也同時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在我首次想到這一概念的二十年後,中國已經在金磚國家中佔據主導的程度令人驚歎。現今,中國的GDP總量約15萬億美元,實際上是所有其他金磚國家相加總和的兩倍。

我回顧過去這二十年,在四個主要金磚國家——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在整整二十年中做到了我的著名金磚國家概念所提出的,每個國家為實現自身潛力可以做的事情。這相當了不起。

即便中國如其政府最新長期規劃中所提出的那樣增長放緩,即便中國下個十年增速放緩到約5%,我想強調這符合政府的規劃,它的經濟總量在這個十年尾期或下個十年初期仍將至少與美國旗鼓相當。

這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為全世界所有其他類型的經濟體和社會提供了很多經驗,尤其是在世界正致力走出令人擔憂的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至少在很多西方國家,疫情已得到控制。然而一些別的國家,包括印度和巴西,仍處於疫情的水深火熱之中。

但當我們開始思考後疫情時期的世界,尤其如何在世界範圍進一步減少貧困和不公平現象方面,中國有巨大的經驗可以幫助其他國家。可供學習的經驗包括經濟方面,甚至還有社會程序和政策方面的措施,只有遵循這樣的措施才能達成目標。

中國社會與英國非常不同。當英國人試圖理解中國時,我常對他們說,如今,中國可能有超過3億人主要居住在城市區域,他們的年均收入與英國公民相仿。

當你弄清楚這點時,就會明白中國已有五倍以上的人享有與英國普通人相同的年收入。

全世界其他人口眾多的新興國家中,沒有一個接近這一情形。這為印度、非洲大多數地方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如何嘗試成功實現自我發展提供了很多重要經驗。

很多事情與教育、技術息息相關,包括新科技的產生,以及在全體國民之間傳播使用這些技術的能力。隨著我們走向未來,這些事情很有希望可以有力地促進中國成為世界其他國家的榜樣。

當我關注經濟周期,尤其是2021和2022年的經濟周期時,中國的確是G20成員中為數不多我們確信在2021年底不會遭遇新危機的國家之一。屆時其GDP將超過2019年底的數字。

如果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保持正在發生的強勁周期性復蘇,也有可能達到此結果。但我們也知道,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我認為包括英國——這幾乎絕對不會發生。我們得等到2022年才能看到那樣的情況發生。

在此過程中,中國已經成功應對這一點,而且是以最快速度且無須依靠大規模財政政策刺激,正與2008年時一樣。這本身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當有人考慮到更長期的後果、考慮到我們的社會擺脫疫情所要付出的成本時,中國在政府財政狀況方面,所處的位置恐怕比很多西方經濟體要好得多。明白這一切如何發生,將是真正重要的事。

正如我在進行此次採訪前所指出的,我有幸於2015年在海南參加非常重要的博鼇經濟論壇,這是我第一次有幸前往那座美麗島嶼。那是很棒的經歷。

在那次論壇上,習近平主席闡述了激動人心的“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理念。我希望隨著我們擺脫疫情,隨著我們試圖邁進以協調思維制定政策的更統一的世界,中國將分享給其他國家關於如何進步的更好方式。

“一帶一路”變得廣為人知,在於它令中國及其他很多很多國家獲益,無論這些國家在地理位置上是遠還是近。如果我們所有人做得正確,在全球貿易方面,形成各方多贏的局面能給大家帶來的好處將是驚人的。

所以,我想祝賀所有組織這次活動的人。我期待疫情過後有一天,我能夠再次到香港和中國內地旅行。與此同時,我祝願你們活動一切順利,同時感謝你們對我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