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庫恩:世界將感謝中共對扶貧和抗疫做出的歷史貢獻

上一集 下一集
正在播放

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紫荊雜誌社承辦的百年大黨國際學術研討會6月16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罗伯特•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應邀在研討會上做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WeChat 圖片_20210616153608.png

各位來賓,朋友們,你們好。因為我的中文不好,我必須說英文。下次也許我會能說中文。

我非常高興參加此次關於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國際研討會。我來到中國30多年了,一直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中國取得了許多成就,但沒有哪項比全面消除極端貧困更具影響力。

我走遍了中國,與我的長期搭檔朱亞當一起,到過100多個城市,從事研究、採訪、寫書、寫文章、製作電視和記錄片。雖然我認為我了解中國,但直到參觀貧困鄉村,尤其是偏遠山村後,我才充分理解扶貧所需要的付出。

我和貧困村民交談,和那些借助微型企業脫貧的人交談,和那些搬遷到城郊的人交談,還有和那些生病或體弱的需要社會保障支持的人交談。超越減貧本身带来的巨大裨益,去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這個黨是如何完成其扶貧工作使命,就可以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的治理結構和組織能力,而這在更加意識到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日益增強的作用以及對此的敏感度不斷上升的當下,尤為重要。

那些也許以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的首要目的是政治權力、經濟控制和軍事擴張的外國人,當他們了解到習近平將扶貧作為他最重要的任務可能會感到驚訝。

差不多八年時間,我一直跟踪關注習近平所進行的一項不懈努力,那就是到2020年在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這是他的一項標誌性計劃。如許多人所知,中國首個國家目標是到2020年底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堅信,任何一位公民如果繼續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中國就不可能成為小康社會。

2013年11月,習主席首次提出有針對性或精準扶貧的概念。“有針對性”是指個性化的程式和方案,並有政策加以支持,這其中包括對貧困的標準化定義、貧困人口的識別標準,以及量身定制的使每個人擺脫貧困的計劃與方案。

五項措施應對不同貧困狀況:工業,創造可持續的微型企業;異地搬遷,將人口遷出偏遠地區;教育和培訓;對生活在生態脆弱地區的居民進行生態補償;社會保障、醫療補貼和向無工作能力的人直接放款。省、市、縣、鄉、村五級地方黨的書記擔負協調職責。

第三點,定期和隨機進行黨的測評,確保誠實和準確。我震驚地發現,中國每戶貧困家庭都有自己的檔案,並有針對性的計劃。這涉及數以百萬計貧困家庭,他們都有定制計劃,每個月對每份計劃都要檢查、記錄在紙上和本子上,並數字化,以供中央匯編和分析。

同樣令人震驚的是,地方官員被派到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有時長達2年。我曾觀察一個偏遠村子的“民主測評會”,會上村民投票將一位父親患有癌症的年輕人列為貧困狀態,並為另一人擺脫貧困而歡呼。

我看到当地官員承擔責任。他們的職業有風險。對那些驚歎於中國是如何遏制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令其病例和死亡人數與其它國家相比是如此之少的外國人而言,我向他們指出,中國打贏這場抗擊傳染性新冠病毒戰、打贏這場消除極端貧困戰的共同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組織能力。

這種顯著的相似特點是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的治理體系的一種啟發性視角。2020年2月初,武漢封城後不久,我在國際和中國媒體上公開發聲,表達了對中國能遏制住不斷上升的疫情的信心。我的信心不是基於神機妙算,而是基於中國在緩解極端貧困中取得的成功,這件事我已跟進多年。抗疫和扶貧工作在結構上驚人相似:中國共產黨領導、習總書記的承諾、中國共產黨的動員。

讓我們逐個討論。一是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不只是下指令和發聲明,而是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結構,即中央政府和省、市、縣、鄉、村來實施計劃和项目。二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承諾,他為領導人和官員樹立了必須遵循的榜樣。習近平幾乎去到哪里都強調扶貧,並鼓勵黨的幹部定期走访貧困地區,直接與貧困人員互動。“我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貧”,習近平的话引人注目。我知道沒有其他國家的領導人说过这样语气肯定的话。同樣地,在疫情期間,習近平來到醫院與一線工作人員交談,全國便領會了传递出的信息。三是掌管國家資源、人力和物力的中國共產黨的動員能力。為了遏制疫情,中國所进行的動員在全球醫療史上前所未有。从對武漢和周邊城市實施“封城”,涉及6,000萬人或更多,挨家挨戶測体溫到中國共產黨的網格化社會管控體系,推遲數億人春節假期後復工,招募大公司、國企和私企提供支持和物流,指派強省對口支援湖北省內疫情嚴重的城市——這也是東部和西部省市之間長期採用的一种扶貧策略。

同樣地,令约一億人自2012年以來擺脫赤貧的中國精準扶貧的成功,还包括让數以百萬計的來自偏遠山村的貧困農民全部異地搬遷到新建的城市和城郊居住地。

其他地方都不可能像中國一樣組織如此大型的项目,中國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有黨的制度在发挥作用。那些認識到中國在防疫和扶貧方面取得空前成功的人,也一定認識到其原因在於中國的全面的黨的領導以及對黨領導下的政府的強有力指揮。所有政治體系都會碰到權衡問題。雖然實現國家目標確實是中國的黨的制度的一個優勢,但這不是評價制度的唯一標準。這就是為什麼需要繼續改革開放、完善制度的原因。

中國願意進行改變和完善是其治理體系和扶貧工作的一個關鍵部分。政府致力於防止欺詐和貪腐。由於職業風險高、撥款金額巨大,发生欺騙和盜用並不讓人感到驚訝。

這組數據很有趣:2017年,中國122,100起腐敗案件中,48,700起,也就是三分之一多與扶貧工作相關。公布這些有損形象的數據,政府做得很好。中國不會容許偽造數據或挪用公款行為破壞其扶貧目標。

習主席慶祝中國扶貧工作取得成功,理所當然。但他也決心減少中國的相對貧困並縮小貧富差距。這必須是中國長期致力做的事,他不允許進程出現延誤。

從中國成功精準扶貧到新的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一次歷史性轉變。作為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一部分,它將提升世界生活水準。“不斷完善”這一指導原則同習近平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時親自告訴我的指導原則一樣。“應該說,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習近平在2006年时說。“但是,我們應該對我們的成就有一個謹慎的評價,既不過高也不自滿。”習近平向我強調。他號召中國追求更高的目標,意識到我們現在在哪里和我們必須要去哪里的差距。他在2006年再次描述這是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在今天也沒有不同。對於扶貧和抗疫都是如此。

中國表示將完善資訊收集和回饋、纠错以及決策機制。政府表示將從疫情中吸取教訓,這將增強其治理能力。黨表示自我纠正是其特徵。

多年來,我思考了是什麼導致了中國的發展奇跡,我請您考慮11個原則。有其他不同的表達方式,但這11個原則是我這些年來所見到的。

第一,一個長時間努力工作以改善家庭生活、改變國家命運的民族。第二,經濟社會發展優先於嚴格的意識形態。第三,一黨領導制,中國稱其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樣的一黨領導制加強政治穩定和媒體管控,鼓勵經濟發展和社會提升。第四,按層級管理構建的一黨領導制,如我們所看到的省、市、縣、鄉、村。第五,優先对重要人員进行選拔、培訓、監督和巡查的一黨領導制,培養高度的行政和管理專業素質。第六,徵求和重視黨內外專家意見的一黨領導制。例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社會權力不斷增加。第七,徵求和重視公眾意見的一黨領導制,以科學方式調查民意,以看到人民的真實想法。第八,設立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政策並不斷进行檢查和修改。需要長期投入的政策能得到長期投入。第九,在執行和推出前進行試驗和測試的思考方式。正如起初的經濟特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最初在上海,現在遍布全國,比如海南省。第十,通過反腐機制提供制衡的一黨領導制。最後,第十一點,願意承認和糾正錯誤的一黨領導制。

 

歷史學家可能會將中國抗擊新冠疫情視為世界抗疫努力的一個转折点,未來歷史學家也許會将中國對貧困的鬥爭视为全球範圍內所進行的全面消除極端貧困努力的一转折点。歷史很可能會感謝中國为在全球化的世界如何抗疫所發揮的先鋒作用,正如歷史很可能會感謝中國展示了如何令如此眾多的人口擺脫極端貧困一樣。我誠摯祝願這場關於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重要會議取得成功。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