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關注香港“劏房之困” 市民:看到希望
在香港繁華都市光鮮亮麗的背後,仍有超過22萬人“蝸居”於遍布全港的11萬間劏房之中。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北部的深水埗區至今仍大抵維持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原始面貌,這裡是香港劏房和“籠屋”的聚集之地。在當地的一座唐樓中,記者見到了劏房戶主尹先生一家。
輪候公屋整7年,從2017年起,尹先生一家三口就躋身於這間約10平米的劏房之中,兩年前,尹先生因傷在家待業,靠領取綜援生活。為照顧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尹先生的妻子也不得不停工在家。
尹先生告訴記者,7歲的女兒喜歡畫畫、彈琴,為此,他特意在不大的家中騰出地方給孩子練琴。屋中一架約一掌寬的電子琴既是女兒的樂器,也是一家人平時的飯桌。劏房中的空間狹小逼仄,尋常人家日常的燒菜做飯對於這一家人來說也是異常艱難。
和尹先生一家的情況相似,對於居住在深水埗另一間劏房中的“港漂”胡先生來說,蝸居四年,唐樓中的安全和衛生隱患一直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輪候公屋,胡先生一家三口已經等待了6年。前不久,他們從此前的低層劏房搬出,來到如今的新劏房中,雖衛生條件有所改善,但生活空間仍十分有限。
針對困擾香港多年的房屋問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指出,當中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期盼那時的香港,經濟更加繁榮,各項事業發展更加均衡,社會更加和諧安寧。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對此,劏房住戶尹先生表示,中央對香港住房問題的關注,讓久居劏房的香港市民看到了希望。
從2008年擔任深水埗區議員至今,劉佩玉已在深水埗區服務十餘載。幫助劏房住戶寫信爭取加快公屋申請進度是她的日常工作,在她看來,住房問題是香港的沈痾痼疾,也是香港民眾關心的頭等大事,此次中央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推動,也讓香港民眾看到了中央和特區政府解決香港民生問題的信心和決心。
劉佩玉表示,上公屋,這個心願令到市民的心更安定,對於一個家庭的和諧,甚至乎社會的和諧,亦都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很開心,中央能夠出手關注和推動特區政府去落實、真正去正視劏房的問題,多管齊下,改善到基層市民的住屋的問題。”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