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竟是中風險地區?特區政府今日緊急調整檢疫要求

香港日前重新劃分各地防疫風險級別,並對已接種疫苗的海外抵港者縮短檢疫期(高危地區除外)的措施實施不足一周,即出現“走漏”個案。

特區政府今日(8月16日)宣布,收緊從16個海外地區到港人士的檢疫要求,本周五(20日)淩晨零時起生效。

image.png

特區政府收緊抵港檢疫要求

特區政府今日(16日)宣布,收緊從16個海外地區到港人士的檢疫要求,本周五(20日)淩晨零時起生效。其中包括將目前為中風險的B組指明地區,包括美國、孟加拉、柬埔寨、法國、希臘、伊朗、馬來西亞、荷蘭、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士、坦桑尼亞、泰國、土耳其及阿聯酋,提升至A組高風險地區,只容許已完成接種疫苗的本港居民入境,並需在指定檢疫酒店強制檢疫21天,期間接受多次檢測。

image.png

另外,特區政府將澳洲由低風險C組指明地區,提升至中風險B組指明地區,容許未完成接種疫苗的港人入境,但需檢疫21天,另外如果已完成接種疫苗的入境人士,可將檢疫期縮短至14天,如果同時出示抗體呈陽性證明,可將檢疫期再縮短至7天,再加7天自我監察。

特區政府發言人說,全球新冠疫情受到Delta變異病毒株嚴重威脅,多個國家確診數字在短時間內大幅飆升,不少地方即使大規模接種疫苗後病毒傳播仍然死灰復燃,對本地疫情防控造成重大挑戰。

特區政府經審視後,決定提升16個疫情嚴峻的海外地區風險組別,向相關入境人士施以更嚴格的登機、檢疫及檢測要求,並會繼續密切監察不同地區的疫情,按風險程度及視乎情況需要調整相關地區到港人士的要求。

外防現漏洞 美國竟是中風險

特區政府早前(8月9日)重新劃分海外的疫情風險組別,其中美國由高風險地區的B組,劃分為新制下的“中風險”組別,即美國抵港者若已接種疫苗且有抗體,檢疫期減至7天。

機場.jpeg

新措施實施未足一周即出現確診,一名在港已接種兩劑疫苗且抗體檢測呈陽性的外傭,由美返港後按新制完成7天檢疫後,開始在社區自由進出,但在抵港第十二天的例檢中,被發現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而此前該外傭已在赤柱、灣仔、跑馬地等遊走共6天。

呼吸系統科醫生梁子超指,該外傭病毒量高、且進入社區6天才確診,存在播疫風險,令人擔心社區或已出現三代傳播,隨時可能引爆本港第五波疫情。

過去半個月,本港外來輸入的48宗確診個案中,累計有14宗由美國輸港、佔總確診輸入個案近三成,除一宗未有接種疫苗外,其餘13人均已在本港或美國接種兩劑疫苗。

新增輸入個案多數完成接種兩劑疫苗,顯示對已接種疫苗的海外抵港者縮短檢疫期,並未考慮變種病毒迅速發展的新形勢。

6118d6f2e4b0958c04d645e11.jpeg

美國爆發Delta變種病毒疫情,近期每日有逾10萬宗新增確診個案。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追蹤數據,截至北京時間8月15日上午8點,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接近2.07億例,累計死亡超過435萬例,接種疫苗超46.4億劑次。專家稱,美國南部新冠疫情已經“失控”,其中佛羅里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病毒傳播率或為世界最高。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日在電台節目指,今次個案反映特區政府的政策定位錯誤,他引述外國Delta變種病毒研究指,即使已接種疫苗,感染者病毒量也相當高,今次外傭在傳染期內於社區遊走,可引致超級群組爆發。

何柏良.jpg

何栢良又指不論患者有否打針,多達3成人於染疫後第二星期才發病,因此最穩陣做法是全部抵港人士酒店檢疫21日。

何栢良又認為,今次個案最大錯誤是特區政府將美國介定為中風險地區。他指美國疫情已反彈一個月,每日新增個案逾十萬,是全球第一、二位,特區政府將美國列為中風險,是完全無法理解,亦是引致今次個案走入社區的主因。

今日新增3宗輸入個案

239360878_2980067188882651_5791926998208202411_n.jpeg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緩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零時零分,新增3宗確診,均為輸入個案,本地繼續零確診。至今本港個案累計12037宗,包括12036宗確診個案和1宗疑似個案。

中心指,新增個案患者為從瑞士抵港的50歲男性(個案12035),無病徵;從日本抵港48歲男性(個案12036),無病徵,居於九龍城富豪東方酒店,他5月9日及5月30日曾在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以及從馬來西亞抵港42歲男性(個案12037)。

另外,過去14天(8月2日至15日)累計報告46宗個案,包括1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其餘為輸入個案。

 

綜合媒體報道


編輯:邸   倩

校對:趙   欣

監製:連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