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綜述】香港即將舉行的這場選舉有哪些不一樣
將於9月19日進行的香港選舉委員會選舉,作為新選舉制度下的首場選舉而備受矚目。隨著選舉日期的臨近,香港市民已逐漸感受到了選舉新氣象。
選舉氛圍之變“滿城可見”——
“我一開始都沒意識到這是在為選舉造勢。”9月11日星期六,香港長沙灣,市民李先生匆忙路過一個街站時,一個年輕女孩兒的聲音傳入耳中:“要將青年的聲音帶進選委會……”“我聽見‘選委會’三個字,才想起來,是啊,快要選舉了,這是在造勢呢。”李先生說,“這次選舉和以往似乎不太一樣啊!”

而眼下這場選舉,社會氛圍的改變已是“滿城可見”。 9月11日-12日,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近千名當然選委和自動當選的選委在全港各區設置了超過1,000個街站,選委精心細緻地向市民介紹新選舉制度、解釋自己的政綱、聽取市民的意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在街站宣傳活動啟動禮上說:“希望藉此活動搭建平台,讓選委們走進市民和業界,宣介其政策主張以及新選舉制度和中央惠港政策,聽取廣大市民對推動良政善治的意見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楊志紅在大埔太和邨附近參與街站活動。有市民對她說,對新選舉制度還不太了解,希望能有更“貼地”的宣傳。楊志紅表示,今後她會努力讓更多市民了解“愛國者治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把中央和特區的政策傳到社區。
楊志紅向市民介紹新選舉制度的變化
市民李先生見到的那個“要將青年的聲音帶進選委會”的年輕女孩,是作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代表自動當選的“90後”選委謝曉虹。謝曉虹說,她希望可以傾聽更多香港青年的心聲,以幫助管治者有效處理青年在讀書、工作、成家等人生各階段遇到的問題,實實在在地解決青年們面對的困難。
謝曉虹向市民介紹本次參選政綱
選舉氛圍的變化感染了香港普通市民。有市民在街站的留言板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們美麗的東方之珠不能再被有心破壞人士再亂來破壞,我們一定要有真心真意愛國者治港人士重整家園!香港,加油!”
更多界別擁有自己的“代言人”——
根據新的選舉制度,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擴大到五個界別、1500人。目前,有325人已獲裁定有效登記為選委會當然委員,並有156人獲裁定有效提名為選委會委員,另有603名候選人自動當選。 9月19日,將有412名候選人競逐364個席位。雖然選舉結果還沒有最終揭曉,但已經能夠看出,新一屆選委會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市民聲音、回應市民訴求。
“工商界特別是大財團在選舉過程中的影響力有所下降,而傳統愛國社團、基層、勞工、‘新移民’和‘海歸’等愛國愛港人士的影響力則有所上升。年輕有為之士在選舉委員會所佔比例有所增加。在更多不同背景和方面的愛國愛港人士參選的情況下,基本法一貫強調的‘均衡參與’的原則將會在選舉過程和結果中得到更好的體現。”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說。
地區和基層的代表更多了。這次有港九新界分區委員會的代表,有住過劏房、靠自己奮鬥成功創業的勵志青年,有人當過漁民、有人做過“都市農夫”、還有人開過出租車。
“基層社團關心的議題都與民生息息相關,選委會新增基層社團界,有利於將基層群體訴求及時傳遞給特區政府,有助於政府日後施政更加貼近社情民意。”基層社團界別自動當選委員、保健海流協進會會長黃國平說,他將繼續以協進會為平台,一如既往紮根基層,團結基層力量,反映社情民意。
黃國平認真聽取市民意見
大學校長、兩院院士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代表更多了。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接受媒體訪問時指,香港的院士以前少有發聲平台,完善選舉制度後,終於有機會為香港出謀劃策,中央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創新科技領域是香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身為科學家要為科技創新界發聲,要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香港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代表更多了。本次選委會選舉中,不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全部是當然委員,而且還新增了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這些代表將打破界別的局限,從香港整體發展的角度出謀劃策,有助於香港通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取得更好的發展。
9月4日,中國僑聯香港地區委員舉辦了“選委當選人落區走訪座談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聯副主席余國春在會上表示,在新選舉制度下,僑聯界別的選委應展現僑聯委員的擔當、使命感和責任感。選委不是虛有其名,而是須共同履行選舉香港特首和立法會議員的職責,出一分力選出真正為香港服務的人士。希望選委們好好利用新選舉制度所賦予的權利,推動“一國兩制”和特區政府的良策善政行穩致遠,同時發揮好監察的功能,令香港優勢得以更好地發揮。

“聽取市民意見”成為高頻詞——
新選舉制度下,香港市民可以明顯感覺到,各界代表更加關注市民訴求,更多思考香港經濟民生議題。全國政協常委、新一屆選委會當然委員唐英年說:“我們定當聚焦香港市民所思所想,深入各自所聯繫的不同界別、深入不同階層的市民,真實地把他們的需求和急需改善的民生問題收集起來,反饋給管治團隊,督促他們回應香港市民關切,破解香港民生難題。”
唐英年探訪基層市民
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9月11日,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鄭翔玲在上環街站宣傳新選舉制度、聆聽市民意見。 “在新的選舉制度下,愛國愛港已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她說。

鄭翔玲在上環街站宣傳新選舉制度
當天,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執委陳曼琪也在石硤尾一處街站聆聽市民心聲,有市民向她反映,希望學校可以加快推動國民教育。
陳曼琪在石硤尾街站聆聽市民心聲意見
全國政協常委、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陳馮富珍特別訪問了少數族裔人士,了解到他們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感覺香港很安全,期盼進一步改善醫療條件。
陳馮富珍和王惠貞與市民溝通對話
“我起初還不解,很多人都已經是當然委員或者已經自動當選,為什麼還要出來擺街站?後來我看到好多街站都有留言本,上面寫著‘為未來,請你哋留下寶貴意見’,哦,原來他們是來聽市民意見的。這個讚啊!”香港市民周女士豎起大拇指。
除了到街站聆聽市民意見,各界代表還紛紛深入社區和業界走訪調研: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彬、蔡素玉、譚志源到觀塘雲漢邨看望長者,傾聽意見;九龍社團聯會會長王惠貞、理事長徐莉連續兩天到油尖旺、深水埗等多處聆聽市民意見,並認真做了記錄。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香港特區特邀代表專程拜訪基層團體柴灣婦女聯會,介紹新選舉制度和婦聯界別選委選舉政綱,聽取柴灣婦女聯會對良政善治的訴求及意見建議……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香港特區特邀代表專程拜訪基層團體柴灣婦女聯會
各界代表對基層對民生的關注受到了香港市民的認可。紫荊研究院於9月6日至12日以電話形式隨機訪問了1,508名市民,了解受訪者對選舉情況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68.7%受訪市民認為此次選舉能選出真正為業界發聲、代表香港整體利益的選委。
正如香港中聯辦發言人所說:“相信通過選舉制度的完善,香港一定能夠走出長期存在的‘政治泥沼’,集中精力破解深層次矛盾與問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良政善治,再創發展奇蹟。”
編輯:李博揚
校對:邸倩
監製:左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