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期刊人要勇立潮頭,貢獻思想和精神力量

在香港期刊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

暨2020-2021年度香港期刊獎頒獎禮上的致辭

(2021年10月7日)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  楊勇

封面1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

尊敬的陳智思召集人、譚耀宗常委、范徐麗泰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齊聚一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首次頒發香港期刊獎,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72周年,從積貧積弱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第二經濟大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共產黨成功的密碼是什麼?我不是理論家,沒有專門去研究高深的著作,但是認真閱讀了最新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這本書的正文中,出現的第一張圖片、提到的第一個文化機構就是一家期刊,陳獨秀創辦的《青年雜誌》,後來改名為《新青年》。書中出現的前五個文化機構有四個是期刊,其中包括毛澤東主席創辦的《湘江評論》。這本書中講到,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黨組織就建立在《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通過學習黨史我們認識到,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人重視通過期刊啟發民智、傳播真理,引發社會大變革。作為期刊人,我們深感驕傲與自豪。

經過百年奮鬥,中國從苦難走向輝煌,媒體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報紙、廣播、影視、新媒體……各類媒介層出不窮,期刊還有沒有價值?或者換句話說,期刊怎麼做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在這裡我有四個觀點與大家分享。一是堅守輿論正道。在香港,輿論正道就是堅持“一國兩制”,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全力支持“愛國者治港”,積極傳播中華文化,促進香港繁榮穩定。二是展現思想力量。前段時間,我們的宇航員在太空站駐留三個月後安全返航,網絡上流傳一個段子,說宇航員返回一看,最讓市民發愁的學區房和校外培訓機構沒有了,一批違法的明星老闆不見了,阿富汗控制權從美國人手中又變回塔利班了,真是“天上一日,人間一年”……這些雖然是調侃,但也說明信息爆炸帶給人們的信息焦慮。期刊要發揮自身優勢,對眾多的信息去偽存真、系統梳理、深入思考、抓住本質,形成思想的力量,令人登高望遠。三是貼近市民需求。今天各類期刊齊聚一堂,時政、財經、學術、藝術、宗教、休閒……可以說有需求就有期刊。我們還要滿足市民更多的文化需求,並且引導需求的健康發展。四是推動形式創新。時代潮流不可阻擋,期刊人要勇立潮頭,網上期刊、多語種期刊、圖像化期刊、智能播報期刊……科技創新到哪裡,期刊的探索就到哪裡。

各位嘉賓,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這正是期刊的優勢所在,也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要不斷適應時代,實現價值,需要期刊界的團結交流與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期刊傳媒公會創辦香港期刊獎,在香港歷史上是第一次,正是期刊交流互鑑的重要方式。這次從近50家期刊傳媒機構推薦的200餘件作品中評選出6大類37項獲獎作品,比較充分地展現了全球防疫抗疫、兩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國安立法、愛國者治港等香港社會關注的重大事件,成為維護繁榮穩定的重要輿論力量。昨天,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半年前我們的期刊就對此有系統的建言論述,並在此次比賽中獲獎。

期刊發展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眾多政商學界領袖和廣大市民在期刊上積極發聲,對我們的活動全力支持,提出好的意見建議,在此我代表期刊界,向今天出席活動的各位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體讀者、作者和關心期刊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匯聚香港主流期刊的期刊傳媒公會,一定能夠在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奮斗大潮中,在香港由治及興的嶄新征程上,愛國愛港、守正創新、擔當作為,貢獻全新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