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期刊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暨2020-2021年度香港期刊獎頒獎禮成功舉辦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促進香港期刊業界交流,嘉許期刊傳媒工作者成就,進一步增強和發揮期刊的重要價值和特殊作用,10月7日上午,香港期刊傳媒公會在港島海逸君綽酒店成功舉辦“香港期刊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暨2020-2021年度香港期刊獎頒獎禮”。
主禮嘉賓及期刊傳媒公會高層合影
經過評委會的評審,此次共評出六大類獎項37件得獎作品(獲獎名單後附),其中金獎/金筆獎6名、銀獎/勁筆獎12名、銅獎/健筆獎19名。在年度評獎之外,今年香港期刊傳媒公會還進行了“建黨百年專題獎”和“新媒體獎”的評選,分別有8個機構和4個機構獲獎。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表示,科技進步飛速,過去第二天才能見到的新聞,現在三五分鐘之後就能看到。但也正因為信息的快捷,讀者也越來越沒有時間、沒有耐心去閱讀新聞內容,只看大標題就結束,所以很多時候大家只能看到片面的信息。媒體往往也沒有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去分析一個複雜的議題,這對社會複雜議題的討論沒有幫助。好在我們還有期刊來對此類複雜問題作深入分析和報道。所以我很期待香港期刊傳媒公會能夠在香港面臨的這麼多複雜問題上,更加詳細、更加深入地剖析,引導讀者討論、思考。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
媒介發展日新月異,在當今時代,期刊要怎麼做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表示,一是堅守輿論正道。在香港,輿論正道就是堅持“一國兩制”,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全力支持“愛國者治港”,積極傳播中華文化,促進香港繁榮穩定。二是展現思想力量。期刊要發揮自身優勢,對眾多的信息去偽存真、系統梳理、深入思考、抓住本質,形成思想的力量,令人登高望遠。三是貼近市民需求。今天各類期刊齊聚一堂,可以說有需求就有期刊。我們還要滿足市民更多的文化需求,並且引導需求的健康發展。四是推動形式創新。時代潮流不可阻擋,期刊人要勇立潮頭,科技創新到哪裡,期刊的探索就到哪裡。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主席、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主席、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表示,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隨著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隨著香港選舉制度的完善,過去這些籠罩在香港上空的烏雲已經徹底地消散,“愛國者治港”全面落實,香港良政善治的新未來就在眼前。我們期刊公會的宗旨和目標就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把握時代的脈搏,推動本港期刊業的合作,提升行業專業水平和職業操守,促進本港期刊業界與內地、台灣、澳門和海外同行的交流。目前香港的局勢發展很快,“愛國者治港”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我們作為傳媒人,既要鐵肩擔道義,更要妙手做文章。我們要拿出最大的熱情,拿出更好的作品奉獻給新時代的香港,奉獻給我們親愛的祖國。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會長楊勇、主席徐新英為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義工聯盟主席譚錦球(由黃少康代領),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中華會主席胡葆琳,中國僑商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李然頒發香港期刊傳媒公會顧問聘書
典禮上,香港期刊傳媒公會聘任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義工聯盟主席譚錦球,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香港大中華會主席胡葆琳,中國僑商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李然為香港期刊傳媒公會顧問。
主禮此次頒獎禮的嘉賓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委員、香港立法會前主席範徐麗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聯副主席、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榮譽會長余國春,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冠深,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副處長吳綺媚,香港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張國義,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香港新聞聯主席姜在忠,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香港義工聯盟主席譚錦球代表、義工盟社會事務基金主席黃少康,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大中華會主席胡葆琳,中國僑商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李然,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總監楊志紅,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意得集團主席高佩璇,全國人大代表、中律協創會會長陳曼琪,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李焯芬,全國人大代表、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振彬,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香港出版總會永遠榮譽會長陳萬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馬浩文,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廣兆,鳳凰衛視執行董事總編輯、鳳凰新媒體董事長孫玉勝,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白林,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副會長、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彤,天大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聯席理事長方文權,廣西自治區政協常委、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劉娟等。期刊傳媒界等香港各界逾百人出席了頒獎禮。
附:“2020-2021年度香港期刊獎”獲獎名單
一、健筆獎與銅獎名單(19件作品)
最佳卷首社評“健筆獎”:
《經濟導報》2019年14期卷首語〈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知識》雜誌百年曆史當代中國特刊2021年5月號〈開篇詞〉
最佳深度報導“健筆獎”:
《今日中國》2021年5月號〈“十四五”規劃:香港發展新動力〉
《地平線月刊》2019年12月號〈輝煌的古格王朝〉
《香港書評家》2021年12月號〈專訪唐至量——文心之美,文誼之樂〉
《瑪利嘉兒》2020年2月號〈親密的現代定義〉
最具影響力文章“健筆獎”:
《明報月刊》2019年5月號〈紅塵奔波負重任──專訪白先勇、姚煒〉
《紫荊論壇》2021年5-6月號〈規劃建設香港濱河新城 打造全球最高自由開放度的經濟增長極〉
《全球觀察》2019年4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協同發展 提升中國經濟金融國際競爭力〉
《中苑》月刊2019年6-9月號〈背靠祖國 根植香港 耕耘百載 矢志不渝〉
最佳專題策劃“銅獎”:
《華夏》雜誌2020年2月號“時代灣區”專題
《印尼焦點》2021年總68期“一帶一路”專題
最佳版面設計“銅獎”:
《旭茉JESSICA》2020年3月號〈素菜館〉
《車王雜誌》2020年3月號〈抗疫自駕之選〉
《CEO雜誌》2020年2月號〈深入香宮 兩代點心師徒訪談〉
《亞太日報廣州專刊》2021年9月號
最佳封面設計“銅獎”:
《紫荊》雜誌2020年3月號封面
《鏡報》月刊2020年9月號封面
《中國城市》2019年12月封面
二、勁筆獎與銀獎名單(12件作品)
最佳卷首社評“勁筆獎”:
《鏡報》2019年7月號社評〈香港的政治生態有可能重新洗牌〉
《明報月刊》2020年3月號卷首語〈我們缺乏的是境界〉
最佳深度報導“勁筆獎”:
《鳳凰周刊》2021年3月25日〈中國啟動“新一號工程”〉
《菩提》月刊2019年10月號〈香港天台法脈的弘傳與開展〉
最具影響力文章“勁筆獎”:
《經濟導報》2021年13期〈香港回歸24年來的變與不變〉
《資本雜誌》2020年3月號〈全球共抗疫情 衞生護理需求激增〉
最佳專題策劃“銀獎”:
《紫荊》雜誌2020年4月號“基本法頒布30周年專題”
《今日中國》2019年7月號“兩代宗師鏡頭中的新舊香港”
最佳版面設計“銀獎”:
《藝術香港》2020年度1-2月號“2020到來:預言藝術世界的下一個十年”
《中國旅遊》2019年11月號“風雪中的皇城”
最佳封面設計“銀獎”:
《全球觀察》2020年第2期封面
《紫荊養生》2020年冬季號封面
三、金筆獎與金獎名單(6件作品)
最佳卷首社評“金筆獎”:
《紫荊》雜誌2020年3月號〈社評:命運與共,我們有同一份責任〉
最佳深度報導“金筆獎”:
《經濟導報》2019年24期〈區塊鏈時代漸行漸近〉
最具影響力文章“金筆獎”:
《鏡報》2021年3月號〈中國經濟邁入超級時代 亟待突圍超級考驗〉
最佳專題策劃“金獎”:
《明報月刊》2019年11月號“外文版金庸小說大觀”
最佳版面設計“金獎”:
《今日中國》2019年4月號“大館活化:連接歷史與未來”
最佳封面設計“金獎”:
《中國旅遊》2019年8月號封面
四、建黨百年專題獎(8家)
紫荊雜誌、鏡報月刊、經濟導報、今日中國、港真、中苑月刊、印尼焦點、香港書評家
五、新媒體獎(4家)
紫荊新媒體、《鏡報》鏡新聞、《經濟導報》新媒體中心、《超然》微信公眾號
編輯:李博揚
攝影:李敏聰、趙欣、魏小旋
校對:邸 倩
監製:連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