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主題展在香港開幕
今日(10月25日)上午,“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主題展開幕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一大批反映國家悠久建築歷史和當代建築領域發展成就的照片、視頻及模型在港與公眾見面。本次活動由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中國建築集團主辦,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海外集團協辦,中國建築國際集團、中國海外發展、紫荊雜誌社承辦。
主禮嘉賓合影留念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盧新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集團首席專家肖緒文,中國建築國際集團行政總裁張海鵬,香港特區政府首任律政司司長、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全國政協常委、貿易發展局主席林建岳,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聯副主席余國春,中國海外集團常務董事、財務總監陳曉峰,中國海外集團董事、副總經理馬福軍,香港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等主禮嘉賓及香港和內地建築工程界等200余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蒞臨開幕儀式。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
香港特區行政⻑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過去一年,中央頒布了香港國安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讓香港恢復穩定。香港在新局面下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基建投資是重要板塊,也是刺激經濟逆周期的主要措施,特區政府將繼續投資基建,改善⺠生。林鄭月娥説,本次展覽涵蓋了香港的多項基建, 包括港珠澳大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中央援建的北大嶼山醫院等,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關愛,希望市⺠尤其是學生踴躍參觀,認識國家歷史,了解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致辭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致辭時表示,希望香港市⺠通過展覽欣賞文明之美、感受⺠族精神、思考香港文化氣質。盧新寧希望觀眾從展覽中可以看到國家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感受中華⺠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盧新寧還說,香港是國際化大都會,固然要八面來風兼容並蓄,更要一脈相承培根鑄魂。把世界文化潮流和中華文明氣派融為一爐,香港才能做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中國建築集團總經理鄭學選視頻致辭
中國建築集團總經理鄭學選通過視頻致辭表示,新時代,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共同發力,繼續改變著中國的面貌。一座座獨具匠心、功能先進、恢弘大氣的工程項目是建造的奇蹟,是蓬勃發展的新時代的最好註腳,昭示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發展進程中,中建集團將在中央治港方略指引下,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深入參與香港建設,努力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為香港民眾拓展幸福空間、創造更加美好生活作出新貢獻。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行政總裁張海鵬(左二)宣布“中資企業實習計劃”、“築夢灣區”設計大賽啟動,分別向兩個項目負責人中國海外發展副總裁徐文冬(左一),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副總裁、中建香港總經理孔祥兆(右一)頒授啟動鑰匙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行政總裁張海鵬代表協辦單位發言,並宣布“中資企業實習計劃”、“築夢灣區”設計大賽啟動,分別向兩個項目負責人中國海外發展副總裁徐文冬,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副總裁、中建香港總經理孔祥兆頒授啟動鑰匙。據悉,“築夢灣區”大學生建築設計大賽由中國海外集團和紫荊雜誌社主辦、紫荊研究院承辦,旨在讓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通過參與大灣區建築項目設計,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現狀及特點,通過融匯古今中外優秀的建築文化和現代科技,以創新求發展,打造並設計出大灣區在全球範圍具有地標性意義的建築項目。
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左三)向香港青少年建築繪畫大賽小學組冠軍獲得者頒獎
中國海外集團董事、副總經理馬福軍(右二)向香港青少年建築繪畫大賽中學組冠軍獲得者頒獎
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宣讀了香港青少年建築繪畫大賽評選結果,並與中國海外集團董事、副總經理馬福軍分別向小學組、中學組冠軍獲得者頒獎。據悉,香港青少年建築繪畫大賽自9月中旬啟動以來,共有258所中小學向大賽組委會選送了1100多幅參賽作品,共有12000多名學生參加建築繪畫大賽創作,表達他們對心目中美好城市的嚮往。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30多名學生手持國旗和區旗合唱歌曲《龍的傳人》
開幕儀式進行到中後段時,來自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30多名學生手持國旗和區旗,合唱歌曲《龍的傳人》,會場在唱畢後響起熱烈掌聲。
主禮嘉賓參觀展覽
本次展覽由10月25日起至30日舉辦。展覽穿越古今,以震撼的高清照片、豐富的建造模型、系統的發展歷程、多媒體視頻影像及互動體驗為主要內容,展出我國各地著名地標,包括港珠澳大橋、香港國際機場及我國多棟世界級摩天大樓等,展現大國建造之“絕、新、奇、智”,讓香港市民了解國家建造的發展歷史,領略國家一個個地標性建築和工程的風采,見證大國建造的雄厚實力、壯闊場景,感受中國獨有的建築美學和嶄新先進的建造技術,感受國家的快速發展和處處日新月異的進步,增強國家認同和發展自信。據了解,港台電視31台將由10月25日開始晚上10點播出“大國建造”專題片集。
編輯:李博揚
校對:邸 倩
監製:連振海